第14屆第24次會議

發布日期: 2025年6月12日

會議議程

  • 會議日期:2025-06-12
  • 地點:本院傳賢樓10樓會議室

報告事項

一、宣讀本屆第23次會議紀錄(原件印附議程第2頁至第9頁)。 二、會議決議事項執行之情形 第22次會議,銓敘部議復行政院函送涉及國家安全或重大利益公務人員特殊查核辦法第3條、第5條修正草案,請本院同意會銜發布及函送立法院一案,經決議:「1.照部擬及本院銓敘處意見通過,同意會銜。2.會議紀錄同時確定。」紀錄在卷。業於中華民國114年6月2日函復行政院,並函知銓敘部。 三、書面報告(無) 四、銓敘部業務報告 五、臨時報告

討論事項

(無)


會議紀錄

  • 主席:周弘憲
  • 出席者:周弘憲 許舒翔 邱文彥 王秀紅 黃東益 呂秋慧 伊萬•納威 鄧家基 劉孟奇 施能傑 蔡秀涓
  • 列席者:劉建忻 吳美紅 鄭中平 劉約蘭 黃新雛 陳佳慧 許秀春

報告事項決議

壹、報告事項 一、宣讀本屆第23次會議紀錄。 決定:確定。 二、會議決議事項執行之情形 第22次會議,銓敘部議復行政院函送涉及國家安全或重大利益公務人員特殊查核辦法第3條、第5條修正草案,請本院同意會銜發布及函送立法院一案,經決議:「1.照部擬及本院銓敘處意見通過,同意會銜。2.會議紀錄同時確定。」紀錄在卷。業於中華民國114年6月2日函復行政院,並函知銓敘部。 決定:洽悉。 三、書面報告(無) 四、銓敘部業務報告(施部長能傑報告):113年公務人員統計年報摘要報告 黃委員東益:1.肯定部分析歷年統計資料並做成視覺化報告,呈現人力資源的重要議題。據報告,女性、原住民族公務人員的比例穩定提升,顯示政府在人權與代表性文官政策上的具體成果。此外,也提供客觀的數據,釐清了外界對年改後「進少退少」的誤解。2.根據統計,近十年來各級政府的淨支出顯著增加,但公務人員總數的成長幅度相對有限。是否意味各機關除正式編制的公務人員外,大量運用約聘僱人員等非典型人力?此種支出變化與人力結構的轉變,對公務人事體制與管理方式有何意涵?值得探討。3.報告中公務人員服務人口數、公務人力密度等數據之呈現,旨在回應縣市間人力資源分布的衡平問題,但須留意,相關數據尚涉及員額編制、行政幅員及財政預算等綜合因素,並非單純的人力調配議題。4.近年全國女性公務人員(不含警察)占比已逾半,簡任官中女性比例亦近四成,與OECD等國家女性公務人員占比趨勢相符,反映公部門人力結構的轉變,建議及早規劃,營造更具性別友善的職場環境。5.113年全國公務人員平均年齡43.81歲,相較美加等國不算高,但18-29歲、50-59歲之比率提高,30-49歲之比率降低,顯示代間管理確值關注,辦理主管培訓時應加強。6.在資料分析部分,建議針對性別、身心障礙、原住民族等統計數據,納入其擔任主管職務的比例及族群價值融入組織運作的情形,以更具體呈現文官體系代表性與多元共融的積極意涵。另可與私部門女性任職情形進行比較,以掌握整體社會中女性人力資源發展之趨勢與落差。至於考試任用與人員異動,建議進行交叉分析,特別針對各類考試錄取人員之離職情形,以全面掌握人力資源流動狀況並作為後續人事政策調整之依據。7.除年度統計資料外,建議考量進行系統性問卷調查,並結合文官學院初任公務人員調查,全面掌握公務人員行為與態度的長期變化,以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研議與調整的參考。 伊萬•納威委員:1.肯定部本次統計報告深入分析新進與退休人力平衡及年改後變化,並補充公務人力密度與四類服務機關女性比例等較少關注的面向。新增原住民族及身心障礙者代表性係數,有助顯示不同性別、族群及特定群體的代表性差異;且報告結合職系與女性人力分析,有助於促進性別主流化推動。建議持續檢視並優化相關政策,營造更安全友善的工作環境,保障多元性別權益。2.欣見公務人員人力維持穩定新陳代謝,惟原住民族占比仍顯偏低,亟待教育端與考試端思考如何從供給面加以強化。另在族群主流化政策推動下,感謝總統府及相關部會已提報原民特考職缺,促進多元族群參與國家事務。建議部持續運用溝通平台,持續協助推動族群主流化政策。3.根據相關統計顯示,原住民族公務人員因死亡離職的比例高於全體公務人員,請部運用溝通平台與相關單位研議有無可行之協助措施。4.上周末國考巡場時經警專校長分享原住民族警專生警察特考通過率達98%,以及新住民警專生應考艱難情況,請教部的銓審資料庫有無新住民註記?俾瞭解新住民服公職情況,並協助內政部警政署思考提供新住民警專生適度協助與措施。 王委員秀紅:今日報告公務人力數據,並進行性別、原住民族與身心障礙人員的交叉分析,呼應DEI多元共融倡議,值得肯定。提供幾點看法:1.女性公務人員(不含警察)占比已過半,女性簡任官及法官、檢察官比例亦分別提升至近四成與五成。然而,比例並非越高越好,重點應在於制度是否消除限制、強化公平參與機會。一般認為技術類與行政類職務的性別比例存在差異,但若此為自由選擇的結果,且制度公平、用人適才,則性別比例的變化為自然現象,無須過度擔憂。2.簡任主管平均年齡超過50歲,恐面臨代間管理的挑戰,醫療體系早有探討,面對年輕世代價值觀的轉變,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需求,世代融合的管理問題,主管同仁應儘早認知,做好準備。3.關於公務人員陞遷,本院過去即曾觀察到,國外高階人員中不乏年輕菁英,係透過快速陞遷制度,讓具潛力人才加速進入領導階層。相較之下,國內公務人事制度向來強調公平與公正,多需經長期歷練,逐級陞遷緩慢。然為因應創新需求,建議可考量試辦快速晉升機制,作為制度突破的契機,進一步優化人力結構與陞遷模式。 呂委員秋慧:肯定部統計室每年以精簡人力,妥善完成繁重的統計年報編製工作,難能可貴。幾點觀察分享:1.近年各級政府業務持續擴增,部分甚至需增設新機關以為因應,中央機關以本院為例,新修正保障法及退撫新制使保訓會及基管局有大幅補充人力之需求;地方政府亦有臨時人力多於正式編制之現象。凸顯公務人力配置應有重新盤點及檢討空間,政府宜正視此一課題。2.113年底全國行政機關簡薦委公務人員中女性(不含警察)占比已逾半,簡任職等女性比例亦提升至近四成,顯示女性參與公部門職場已有顯著成長。隨著性別平權持續推進,未來性別主流化政策可進一步關注整體性別平衡,確保不同性別皆有公平參與及發展的機會。3.年改後,全國公務人員仍維持穩定的新陳代謝,並未出現外界所憂心的「退少進少」現象。然而,年改確實改變了自願與屆齡退休的比率,且隨著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至65歲,高階與新進人力間的年齡差距拉大,未來職場將面臨三個世代在工作價值觀、生活平衡與溝通文化上的差異,亟需發展新的管理與共處模式。4.身心障礙公務人員人數及占比呈現下降趨勢,同樣的全國身心障礙人數也呈現逐年遞減的現象,可能與醫療照護進步有關,建議結合國考報考情形進行分析。另特定障別類別人員比例逐年上升,未來如何在確保機關正常運作的同時,促進職場包容與人權保障,將是重要課題。5.全國公務人員中具大學及碩士學歷者比例逐年上升,對提升整體人力素質有所助益。然在職場中工作表現仍應為評估重點,爰贊同部關��調降陞任資績評分標準表中學歷占比之建議。 鄧委員家基:1.統計年報為人事決策的重要依據,本報告也局部透過數據解讀與分析,企圖為人事政策的精進作出貢獻,值得肯定。未來如能進一步詮釋數據並探討變動原因,將有助於政策建議的提出,進而促進人事法制、文官制度、公務人員權益士氣與行政效能品質之提升。2.從中央與地方公務人員數或服務人口比例,尚難看出人力的差異,但若以臺北市每位公務員服務98位人口為每週40小時工時之基準推估,新北市每位公務員服務190位市民,則相當每週工作需要77.6小時,其他都會城市如新竹市、桃園市、臺中市、彰化縣等,公務員每週工時推估,分別約為71、68、65、63小時,就縣市人力負擔而言,單一數據雖不完備精確,但仍可初步反映地方人力配置與工作負荷,存在非常大的落差。建議應深入分析各地方政府人力配置的合理性;如控管員額短期難以調整,或可考量創設超勤加給等方式因應改善。3.根據統計,自願退休比率(73.07%)遠高於屆齡退休比率(26.49%),但年改後未來公務人員需65歲才可領取全額月退休金,爰政策若以鼓勵屆齡退休為主,似宜加強職涯規劃等宣導,協助調適轉變並延後公務人員退休年齡。4.鑒於臺灣新住民比例持續上升,建議針對新住民未來參加國考及擔任公職的情況,提前規劃相關配套措施,以促進社會融合與均衡發展。又公務人員女性比例持續上升,顯示制度具公平性,惟女力抬頭,政策應進一步營造友善職場,並強化女性領導與管理能力。5.高普考對應屆畢業生而言,應是進入公部門的重要途徑,然高普考試減科之後,初任公職者平均年齡仍維持26歲左右,宜具體檢視減科對應屆畢業生應考之輔助效益,或探討剛畢業之學生是否投入公部門服務的意願不高?如何提升吸引力?6.鑒於學歷與工作表現未必呈正相關,認同銓敘部報告結論之分析,然高考一、二級考試的妥適與必要性,相關部會亦應予檢視。現行制度,若主管將薦任第七職等或第九職等職缺提報為高考一、二級考試招募,恐限制基層晉升,影響士氣。倘機關確有透過高考一、二級進用特殊人才之需求,應考資格亦應明確資歷能力等條件,以遴選具實務經驗與潛力者,讓重績效勝於學歷的做法,令現職同仁信服。另普考與初等考試中亦有博士學歷者錄取,是否反映現行考試制度在學歷限制與職位適配上仍有檢討空間?應審慎思考會否造成高學歷者擠壓原屬中低學歷者的就業機會,進而影響制度公平性。7.有謂現行文官體制下,薦任升簡任平均需時約20年,對年輕優秀人才激勵不足。建議參考英國快速陞遷制度,建立更具彈性與激勵的公務人員破格拔擢晉升機制,以吸引並留住青年菁英。8.機關的人事、政風、主計等內部輔助單位,應透過流程簡化與資訊化提升效率,本人完全認同。另依經驗觀察,相關人員亦須建立協助業務而非僅強調管制的思維,唯有以輔佐同心協力,方能兼顧管制與業務推動。9.全國公務人員之考績,113年度丙等172人,丁等僅5人,顯示考績制度獎懲功能恐未發揮實效,優績難獎、劣績難懲。另2大功以上獎勵人數極少(僅8人),反映獎勵機制可能過於保守小氣,建議適時檢討改進,以激勵提振士氣。另對於公務人員普遍傾向轉任中央機關的現象,有無因應方案可資衡平? 邱委員文彥:感謝部完整的報告,並予高度肯定。幾點意見:1.據上網查閱部分國內外統計年報或白皮書,均有提供導讀或使用方法,建議本統計年報對外發布時,除��日提要分析外,增設簡明摘要,方便外界更易理解。2.建議研議將相關統計資料連結至國家永續發展指標或聯合國SDGs,以及建構自有評量指標體系之可行性,期更具體展現統計數據之意涵與未來發展趨勢,作為教考訓用之參考。3.請教統計年報的使���率情形為何?可否針對其使用或成效提供獎勵機制?亦即是否已有加值應用作法,或未來進一步研議的方向? 施部長能傑、劉秘書長建忻補充報告:對委員詢問事項加以說明;委員之建議將納入未來審酌辦理。 決定:本案洽悉;委員意見請銓敘部參考。 五、臨時報告(無)

討論事項決議

臨時動議

參、臨時動議 一、考選部商同典試委員長提:114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大地工程技師考試分階段考試(第一階段考試)、驗船師、引水人、第一次食品技師考試、高等暨普通考試消防設備人員考試、普通考試地政士、專責報關人員、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及保險公證人考試第5次增聘審查委員2名名單一案,請討論。 決議:照名單通過。 二、考選部商同典試委員長提:114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會計師、不動產估價師、專利師、植物診療師考試典試委員34名名單一案,請討論。 決議:照名單通過。


相關檔案

相關文章

2025年9月11日

第14屆第37次會議

一、銓敘部函陳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總說明及條文對照表一案,請討論(原件印附議程第171頁至第204頁)。 二、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函陳該會處務規程修正草案總說明及條文對照表暨編制表修正草案一案,請討論(原件印附議程第205頁至第240頁)。 三、考選部函請准舉辦115年公務人員...

2025年9月4日

第14屆第36次會議

銓敘部議復關於中央四級機關(構)一級業務(派出)單位主管職務列等調整一案,請討論(原件印附議程第63頁至第77頁)。...

2025年8月28日

第14屆第35次會議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