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議程
- 會議日期:2025-07-03
- 地點:本院傳賢樓10樓會議室
報告事項
一、宣讀本屆第26次會議紀錄(原件印附議程第2頁至第10頁)。 二、會議決議事項執行之情形(無) 三、書面報告 (一)考選部函請增列114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法務部調查局調查人員、海岸巡防人員考試需用名額208名(提報院會資料不含部來函附件4),請核定一案(原件印附議程第11頁至第20頁)。 (二)銓敘部函陳「中華民國113年度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決算」1份,請核備一案(原件���附議程第21頁至第184頁)。 四、銓敘部業務報告 五、臨時報告
討論事項
(無)
會議紀錄
- 主席:周弘憲
- 出席者:周弘憲 許舒翔 黃東益 邱文彥 鄧家基 呂秋慧 伊萬•納威 王秀紅 劉孟奇 施能傑 蔡秀涓
- 列席者:劉建忻 吳美紅 鄭中平 劉約蘭 懷 敍 黃新雛 陳佳慧 許秀春
報告事項決議
壹、報告事項 一、宣讀本屆第26次會議紀錄。 決定:確定。 二、會議決議事項執行之情形(無) 三、書面報告 (一)考選部函請增列114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法務部調查局調查人員、海岸巡防人員考試需用名額208名,請核定一案。 決定:准予增列。 (二)銓敘部函陳「中華民國113年度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決算」1份,請核備一案。 決定:准予核備。 四、銓敘部業務報告(施部長能傑報告):行政機關簡薦委任公務人員辭職概況分析 (108~113年) 呂委員秋慧:統計辭職資料有助掌握政府人力現況,了解哪些機關正面臨人力困境,提供協助,具高度參考價值。就本次簡報,提出以下觀察:1.土木工程職系近年辭職率最高,也反應待遇不夠,顯示留才確實面臨挑戰。而地方政府的辭職率又高於中央,反映其在人力與工作環境上的壓力較大,凸顯地方機關亟需更多支持與協助。2.司法行政職系辭職人數近年呈上升趨勢,113年更首次超越土木工程職系,值得關注。統計顯示,該職系辭職人員再任時回任原職系的意願偏低,辭職者多集中於法院體系,尤其以地方法院書記官為主,從司法院與法務部的員額配置與辭職人數分布來看,亦可看出法院體系所面臨的挑戰較檢察體系更為嚴峻。3.年輕世代辭職率偏高,尚屬合理,然制度仍有檢討空間。新進人員經高普考或特考,若分發至偏遠或不適單位,受轉調限制只能辭職再考,盼重新分發理想職位。又近6年辭職者中約兩成再任,逾七成五於兩年內回任,此現象將致用人不穩及行政負擔增加。4.雙北地區,特別是新北市,平均每位公務人員所服務的民眾人數明顯高於其他縣市,面臨嚴重的人力負荷問題,即便人力運用上具一定彈性,正式編制員額仍明顯不足,長期下來造成公務人員辭職與轉調率居高不下,影響行政效能與人力穩定。權責機關宜參考相關數據,審酌檢討地方機關員額配置,對於如新北市等人口基數龐大、業務負荷沉重之地區,宜適度增列員額,穩定人力資源。5.辭職數據不僅是現象的呈現,更應作為問題解決的依據。透過數據可掌握體系弱點,協助機關精準調整制度與資源,強化高壓與人力吃緊單位的人力穩定,遏止辭職擴大。 鄧委員家基:本報告指出,目前辭職人數的大致輪廓以年輕、資淺、工程技術類、男性、地方政府及薦任第七職等以下居多。雖整體辭職情況尚不嚴重,個人建議仍應未雨綢繆:1.土木工程職系辭職主因為待遇偏低,其他職系則關聯不大,顯示整體公務體系待遇不算低。建議從制度面進行結構性分析,對內強化待遇宣導,對外澄清公務人員待遇偏低的刻板印象。同時,針對可能受民間高薪與景氣波動影響的土木工程等少數類科,應進行長期追蹤分析,以掌握人力流動趨勢,作為政策調整參考。2.據了解人事總處已規劃多項措施吸引與留任年輕公務人員,如工程人員待遇提升方案、地方機關職務列等調高、合理化編制員額、職務輪調及功績陞遷等留才策略,加班補償制度及彈性辦公時間地點,也做了精進調整,但外界認識與實際運用率仍偏低,若能加強宣導與落實,將有助於改善社會對公務人員的刻板印象,特別是年輕新進人員的觀感。3.報告指出各機關是緩解同仁辭職的第一線,雖各機關情況不同,首長的領導風格與管理方式至關重要。然照顧公務人��不應僅靠單一機關,期望建立跨機關合作平台,長期協力推動,並有效擴散至各機關,讓同仁充分了解與受益。4.公務體系人員流動為正常現象,從現有數據看,辭職情況仍在可控、合理範圍。然對外說明仍顯不足,建議強化溝通以穩定社會觀感。同時,應建立機制,及時掌握異常辭職原因或特殊個案,作為制度優化與人員關懷參考。5.目前的動態登記系統尚無法準確反映辭職與實際原因間的關聯,如職場霸凌可能被簡化為個人原因,影響分析。建議加速調查表重行設計,並研議設立辭職警示標準之可行性,俾即時掌握異常狀況並改善。另警察辭職率低,是否可能隱含未被揭露的議題,也值探討。6.當代95後年輕人重視天賦發揮、成就感與自我實現,辭職多因不適應工作內容、節奏或文化,而非待遇。各機關應檢視制度是否提供成長空間,讓其充分發展、發揮潛能,避免人才流失,並以理解態度面對價值觀不同的年輕同仁。7.年輕人擅長多工處理與斜槓人生,期望在不同人生階段探索多元興趣、靈活轉換角色。然現行制度多偏重單一路徑的專業發展,缺乏足夠彈性,加上管理階層多屬年長世代,與年輕世代價值觀與職涯期待存有落差,若未及早調整,俟未來若引發人才流失或組織信任危機,可能為時已晚。建議重新檢視公務職涯的發展彈性與多元開放性,在確保制度穩定的基礎上,打造更多元的發展路徑,以吸引並留住年輕人才。 邱委員文彥:感謝部的報告,相關統計數據發人深省,尤以土木工程部分,土木技師公會曾於其官網指出,當前土木專業人才出現斷層與快速流失的隱憂,並提及大專院校土木相關系所普遍面臨減班、合併或更名等情況,顯示此問題不僅關乎考用端,教育端亦應重視。建議適時規劃前往臺北市及新北市相關機關考察,以深入了解實際情形,共同研商可行之因應對策。此外,針對統計資料中辭職率偏高之特定機關,亦應進一步探討其可能原因,作為通盤規劃與改善之參考。 黃委員東益:1.我國公務人員辭職率約1%,相對於近年英國7.5%至8.9%、美國2.5%至3%,不算高,但近6年呈現增加趨勢,值得關注。2.統計顯示近年辭職人員以6年以內年資以及3、6、7職等的年輕公務同仁居多,此年齡有利轉職或再任,然辭職仍對個人備考努力及政府人力資源管理帶來負面影響。鑒於多數辭職者為年輕世代,各機關應正視跨世代理解問題並強化管理機制。3.近期各機關已逐步推動友善職場措施,如保障法、安衛辦法、身心調適假與商調辦法的修正等,有助提升公部門形象;建議進一步評估侍親與育嬰遠距工作的可行性。另除制度面的改善,實務上也應重視新進人員的組織社會化及實務訓練,尤其是在依法行政的特質下,協助他們快速適應機關文化。4.辭職原因調查應持續進行,作為公務人力管理與制度精進的依據,並透過數據澄清外界對公部門如薪資偏低、職務風險高等誤解。現行調查採具名填答,因主管可見填答內容,恐影響同仁真實表達,特別是涉及領導風格與期待落差等敏感議題,加上選項偏重工作因素,且最多僅能勾選三項,部分資料亦不完整,難以交叉分析。建議改為匿名調查並加入排序設計,以提升真實性與分析價值,以利後續精準研議改進措施。5.當前公務人員考試採分發制,錄取者往往需自行了解各職缺業務,易產生期待與實際工作的落差,影響留任意願。建議用人機關可透過考訓用平台詳實填寫職缺內容,供錄取者依志趣選填,降低辭職率。6.考選部及用人機關應加強與學校或相關系所聯繫,積極推動實習機制,並主動宣傳機關業務,吸引有志者報考。 王委員秀紅:1.肯定部進行辭職概況分析時,能針對年齡、性別、族群、區域、機關及職類交叉檢視,符合性別主流化理念,以交織性觀點深入探討各面向的影響,亦有助於發掘問題全貌與解方。2.對於公務人員辭職現象,外界常因個案放大產生誤解,實際情況並未如預期嚴重。數據顯示,多數辭職者為任職兩年內的新進人員,可能與Z世代對多元職涯發展的期待不同於傳統公務模式有關。然以近6年,年資未滿1年的辭職率呈下降趨勢,反而6至10年年資者略有上升,顯示整體辭職趨勢仍有待長期觀察,才能判斷是否因年輕世代不適應體制,或存在其他結構性問題。可確定的是,Z世代對職場與工作的期待與過去不同,制度與環境應積極調整以為因應。3.建議辭職原因調查不必預設分類,以免影響受訪者情緒或作答傾向。可將18項因素隨機排列,供自由選填,後續由部統整分析,並可統計整體或個別機關的前五大辭職原因,作為政策與管理調整參考。另因過去多以「個人因素」籠統填報,外界難以了解實情,建議採匿名調查,提升填答真實性。 伊萬•納威委員:1.部近年的報告在數據交叉分析上明顯進步,能具體反映公務體系問題,有助於法案審查與政策判斷。建議持續提供此類深入資料。2.本次報告關注近6年原住民族與身心障礙者辭職情形,建議分析其辭職原因,並與年齡、年資、職系、是否於綁約期內或多年後辭職等交叉比對,以掌握其職涯挑戰與輔導需求,強化公務體系的多元包容與支持機制。3.部重行設計之辭職原因調查表,分類過於概括,難以反映實際情況,建議細化項目以提升資料說服力與分析價值;另宜採匿名方式設計,以保障隱私並提高填答意願。4.目前公務人員整體辭職率雖尚穩定,但從人力結構與用人機關角度,仍應透過數據進行更動態的管理與分析,或可考量與人事總處合作建置辭職人力分析系統,作為長期監測與預警機制。 施部長能傑補充報告:對委員詢問事項加以說明;委員之建議將納入未來審酌辦理。 決定:本案洽悉;委員意見請銓敘部參考。 五、臨時報告(無)
討論事項決議
無
臨時動議
無
相關檔案
相關文章
2025年9月11日
第14屆第37次會議
一、銓敘部函陳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總說明及條文對照表一案,請討論(原件印附議程第171頁至第204頁)。 二、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函陳該會處務規程修正草案總說明及條文對照表暨編制表修正草案一案,請討論(原件印附議程第205頁至第240頁)。 三、考選部函請准舉辦115年公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