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第31次會議

發布日期: 2025年7月31日

會議議程

  • 會議日期:2025-07-31
  • 地點:本院傳賢樓10樓會議室

報告事項

一、宣讀本屆第30次會議紀錄(原件印附議程第2頁至第8頁)。 二、會議決議事項執行之情形 第30次會議,考選部函請准舉辦114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及離島地區公務人員考試,並請同意組設典試委員會辦理典試事宜及核提典試委員長一案,經決議:「1.照案通過,請鄧委員家基擔任本考試典試委員長。2.會議紀錄同時確定。」紀錄在卷。業於中華民國114年7月25日呈請特派,另函復考選部。 三、書面報告 本院銓敘處案陳總統民國 114 年7 月23 日令修正公布公平交易委員會組織法第4條及第16條條文一案(原件印附議程第9頁至第13頁)。 四、秘書長報告 五、臨時報告

討論事項

(無)


會議紀錄

  • 主席:周弘憲
  • 出席者:周弘憲 許舒翔 邱文彥 黃東益 王秀紅 鄧家基 呂秋慧 伊萬•納威 劉孟奇 施能傑 蔡秀涓
  • 列席者:劉建忻 吳美紅 鄭中平 劉約蘭 懷 敍 黃新雛 陳佳慧 許秀春

報告事項決議

壹、報告事項 ���、宣讀本屆第30次會議紀錄。 決定:確定。 二、會議決議事項執行之情形 第30次會議,考選部函請准舉辦114年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及離島地區公務人員考試,並請同意組設典試委員會辦理典試事宜及核提典試委員長一案,經決議:「1.照案通過,請鄧委員家基擔任本考試典試委員長。2.會議紀錄同時確定。」紀錄在卷。業於中華民國114年7月25日呈請特派,另函復考選部。 決定:洽悉。 三、書面報告 本院銓敘處案陳總統民國 114 年7 月23 日令修正公布公平交易委員會組織法第4條及第16條條文一案。 決定:洽悉。 四、秘書長報告(劉秘書長建忻報告):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意向調查問卷分析報告─以113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暨普通考試基礎訓練人員為調查對象 鄧委員家基:報告強調,呈現數據;但政策意涵,不做判讀;然報告,又針對未來的公務員來歷、特性、潛藏風險因子調查,深具價值,如此只看數據,將會是看的越多,煩惱越多。觀察數據,呈現三大現象,補習班、公教背景、焦慮感:1.補習班,錄取者有79%與之連結,是國考幫了補習班、抑或補習班在幫國家考試;國家考試與補習班高度連結,非屬正常,其中因素,應在出題,值得考選部探討;是出題太難,需經補習班加強;還是出的題目,學校沒有教;行政類別,更倚賴補習班,研判應是出題的變動範圍比技術類大,宜加強穩定試題難易、範圍等。2.公教背景,約43%錄取者,其家庭或親人任職公務,可能高度影響報考者興趣。基此,在國考宣導中,公教因子,宜該加強運用,並增加公務人員體系的工作、成就、待遇福利、陞遷訓練等介紹,若深入大專院校,吸引畢業學子的機會很大,且利用這樣的宣導,即使無家人任職公務,一樣會獲得認同,而吸引報考。3.焦慮感,新進公務人員焦慮感強,會是一個問題,不開朗會是服務社會人民的障礙,用人機關如何輔導?另外,公共服務動機弱,也令人憂心。4.另外針對調查數據,很多考生想當公務員,但幾次考試失敗就放棄了!考試,應該是阻礙從事公務員念想的關卡嗎?個人多次強調,筆試不應作為唯一的評量標準,大專畢業生應已具備基本的專業能力與服務潛力,應思考多元的方式,評估其是否適任公務人員職務。5.應屆考上的只有12%(451人),對國家考試招募人才的拓展而言,顯現與大專院校合作的潛力仍很大;因為5年內考上者占46%,或可基此,作為與學校合作的目標,以提高應屆生錄取率。6.報告提及20.57%(約797人)曾經國考錄取,但任用考試的國考,重複錄取對機關用人有衝擊,雖曰應考是權力,但20.57%實在不少,因應之道(諸如備用錄取名單)應該思索。尤其在地方機關人力補充明顯不足的當前,備取機制或能緩解缺員問題。7.「交辦工作具體明確、耐心教導工作、互動自由融洽、幫助工作成長、肯定工作表現」等五項新進公務人員對主管的期待,恰是主管訓練的必須。若能納入未來的主管培訓課程,或函文全國各機關主管參考,應有所助益。8.青年錄取者之前無工作經驗的很多,可塑性強,以及整體人格特質似乎中高齡者較佳,此二項特性,若能善加引導,可創造機關資產的累積與發展。最後建議,未來的調查,如果跟考試院轄下三個部會合作,判讀運用會更容易,因此,不妨請三個部會與人總,共同協助提供調查項目,俾更強化整體效能與準確性。 王委員秀紅:1.本調查問卷分析已連續辦理三年,透過勾稽相關數據與資料,呈現其發展趨勢,將��作為政策研擬的重要參據。2.行政類與技術類錄取人員在學校教育背景上有所差異,其中技術類與學校教育的連結較為密切,可能影響兩類人員的補習經驗與需求。整體而言,補習現象是否反映出專業養成體系的不足?是否現行考試制度某種程度上形塑了補習文化,而補習班的存在亦逐漸影響我們對教育與學習成果的期待?值得關注。從長遠觀之,除考試成績外,更應重視學生在知識素養、思辨能力與整體發展等面向的培育。未來或可考慮在長期培育考生的學校設置輔導專班,以強化錄取人員的專業能力與實務素養。3.就錄取人員的人格特質而言,青年族群普遍焦慮感較高,呼應政府新增身心調適假之政策意旨,亦反映本報告所提出針對不同年齡層實施分眾式培訓的建議。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高齡錄取者在人格特質上似更契合公務人員之特性,此現象可作為人事政策研議之參考。未來青年與中高齡人員進入公部門,由於價值觀與工作態度不同,如何有效溝通與協調將成為管理重點。故主管的領導風格及訓練內容,亦應配合不同世代的特性與需求加以調整。4.本報告若能補足30至45歲年齡層之調查分析,將有助於資料的完整性。此外,46歲以上中高齡錄取者樣本數較少,為更全面掌握錄取人員之人格特質與相關特性,建議考量以10年為區間區分調查對象,並進行長期追蹤,俾利掌握文官養成與發展之趨勢。 呂委員秋慧:1.編研中心過去曾透過資料庫數據分析,針對公務人員留職停薪、考績制度等議題撰寫多篇報告,提供主管機關作為政策參考,具高度實務價值。本次報告則以錄取人員問卷調查結果為基礎,並建議由主管機關進行後續數據判讀。然根據現有分析內容,尚難明確對應各項議題所涉之主管機關。建議未來可強化問卷設計與調查內容,或延伸相關提問,以提升數據的政策指向性,使其更具實質參考價值,供部會作為具體政策檢討之依據。2.為了解青年與中高齡錄取者之間的差異,本報告特別呈現兩類人員的調查結果,發現多數面向均存在顯著差異。研究報告中建議,可將這些差異作為培訓課程設計的參考依據,然據個人參與培訓的經驗,目前受訓學員仍以青年與中年為主,中高齡及高齡學員比例仍屬少數,因此,有無必要因應少數較高齡學員而調整訓練課程,似可再多方評估,建議應綜合考量所有年齡層學員情況妥善運用訓練資源,使訓練效益達到最大化。 伊萬•納威委員:1.本院高度重視數據分析工作,設立考銓資料研究中心,致力於整合院部會及人事總處相關資料,並於第13屆提出多項研究報告展現數據分析成果。此次調查所得數據及資料所引用之觀念,甚具參考價值,可納入訓練課程設計,亦可作為科目整併或制度檢討參考。期盼編研中心持續努力,精進調查研究成果。2.本次調查對象為高普考基礎訓練人員,為提升調查結果作為政策研擬參考之效益,未來可再適度強化問卷設計,並調整方向以更緊密連結院部會相關業務。3.本次分析為凸顯青年與中高齡錄取者間之差異,爰未納入其他年齡層錄取人員。若欲整體掌握新進人員之人格特質與行為偏好,建議未來可將各年齡層受訓學員皆納入調查,較為適切。4.調查顯示,學校教育與國家考試存在落差,導致應考者需依賴課外資源加強備考。此問題或可思考從教育端著手改善。以原住民族文官人才培育為例,原民會已與部分學校合作設立公費專班與原住民族發展學程,期望藉此減少對課外輔助資源的需求,並鼓勵原住民���學生將報考國家考試視為職涯選項。此外,考選部為協助解決原住民族文官人才多元性,主動向原民會與教育部提案,納入兩部會共同推動的原住民族教育發展中長程計畫中,相關作法可供參考。 黃委員東益:1.本院在上屆長官的積極推動下,在資料開放與基礎工程方面奠下良好基礎,本次問卷調查,是建立精準決策的重要資料庫。觀察國際經驗,如美國OPM的Federal Employee Viewpoint Survey、英國內閣辦公室執行的 Civil Service People Survey,加拿大與愛爾蘭的例行文官調查,OECD定期發表的政府治理數據,乃至史丹佛大學與英國倫敦學院、諾丁漢大學及世界銀行的跨國文官比較研究,皆凸顯文官調查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本次調查聚焦於我國新進人員問卷內容涉及教、考、訓、用的各項議題,頗為珍貴,對未來人事政策規劃具有重要意義。2.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在教考訓用連結仍存在落差,個人認為原因多元,例如教育端與考選端之間,可能存在認知與做法上的差異。建議未來應持續強化各方溝通,促進共識與協調。另不同職系類別錄取者補習經驗之差異,及仰賴補習之情況,亦顯示教考落差情況,建議提供教育端參考。3.行政類別與技術類別錄取者在資訊能力上存有落差,特別是AI方面,目前雖然基礎訓練已納入AI相關課程,但熟悉者仍不多,反映出培訓仍需加強。未來除了在基礎訓練中強化AI教育,也應在進入公部門後的實務訓練中持續補強。近期人事行政總處設立AI辦公室,未來這樣的資源可望有效支援新進人員的數位能力培育。4.跨世代之間的比較,打破一般認為年輕的新進同仁較具創意的迷思,從資料分析,反而是中高齡錄取人員在創意表現、工作態度、責任感與學習動機方面,展現較高的認同與積極度。此對於未來招募策略,具一定的參考價值。5.首次報考並錄取之比例提升,顯示備考成本下降,然值得注意者為45%應考人係全職備考,此現象對於國家人力資源有無負面影響?另部分已錄取者重複報考,對於國家資源會否形成浪費?相關現象可供考選制度進行反思與改革。6.問卷調查方面,未來可再延伸與精進,如納入高考與地特受訓學員之比較,增加分析面向;精簡重複性高的人格特質與報考動機相關題項,提升交叉分析的效能。資料應用方面,建議採匿名方式蒐集,並在不違反研究倫理原則下,與錄取人員之後續職涯資料進行串聯,以利長期觀察文官職涯發展,作為政策規劃與研議之參據。7.未來可否參考如上述的外國機制,針對所有在職的公務人員進行長期例行性的抽樣調查?除有助於自身制度的檢視與改進,也能提供其他用人機關或教育體系參考。 邱委員文彥:引用胡適先生的一句話:「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呼應今日報告的核心精神。從報告內容可見,院部會擁有豐富且珍貴的資料,並能據此發掘若干值得關注的議題,對未來施政方向具參考價值,值得肯定。幾點意見供參:1.對於是否透過補習準備國考的現象,應思考是否強化面試制度?此外,考選部為深化國考與人才培育之合作,曾提出大學課程地圖構想,與東吳大學研議國考宣導與徵才活動,整合教育與考選資源,協助學生了解公職體系、拓展職涯,立意極佳。後續除請部規劃與海洋大學交流外,亦可因應土木工程需求,考慮與成大合作,逐步擴大與特色大學的合作,推動教考用整合,強化人才培育與職涯連結。2.考試錄取人員中,青年族群普遍呈現較高之焦慮感,對此現象,有無可行之緩解對策?除現行之身心調適假外,能否考慮納入其他輔助措施給予協助?3.技術類別錄取人員參與基礎訓練之比例相對較低,是否因訓練課程與實務需求未能充分契合,難以貼近實際工作情境所致?未來規劃相關培訓課程時,或可納入技術人員之實務經驗與需求,強化課程實用性,以提升其參與意願並強化訓練成效。4.當前錄取人員在公共服務的參與度與對公共事務的關注普遍不高,爰除日常工作職責,是否應將「公共服務參與」內化為基本職業觀念,值得深思。如同現今所重視的企業社會責任(CSR)或3C核心能力(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Creativity)已逐步融入職場文化與工作倫理,公共服務的參與亦應被視為職場倫理的一環,成為公務人員內在價值認同。未來如何有效提升新進人員對公共服務的認同與參與,值得研究與規劃。5.針對主管行為的期待,年輕世代有其獨特觀點。未來是否可將渠等想法納入相關課程(如領導統御)規劃,以更貼近新世代的需求與期待?6.本報告許多面向的分析具有相當價值,值得肯定。建議未來在結論部分,除呈現數據分析結果外,可考量納入政策建議或後續研究方向。 劉部長孟奇、施部長能傑、蔡主任委員秀涓、劉秘書長建忻補充報告:對委員詢問事項加以說明;相關建議將納入未來審酌辦理。 決定:本案洽悉;委員意見請相關部會及單位參考。 五、臨時報告(無)

討論事項決議

臨時動議

參、臨時動議 一、考選部商同典試委員長提:114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暨普通考試第6次增聘閱卷委員2名名單一案,請討論。 決議:照名單通過。 二、考選部商同典試委員長提:114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外交領事人員及外交行政人員、國際經濟商務人員、民航人員及原住民族考試第2次增聘典試委員、命題兼閱卷委員8名名單一案,請討論。 決議:照名單通過。


相關檔案

相關文章

2025年9月11日

第14屆第37次會議

一、銓敘部函陳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總說明及條文對照表一案,請討論(原件印附議程第171頁至第204頁)。 二、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函陳該會處務規程修正草案總說明及條文對照表暨編制表修正草案一案,請討論(原件印附議程第205頁至第240頁)。 三、考選部函請准舉辦115年公務人員...

2025年9月4日

第14屆第36次會議

銓敘部議復關於中央四級機關(構)一級業務(派出)單位主管職務列等調整一案,請討論(原件印附議程第63頁至第77頁)。...

2025年8月28日

第14屆第35次會議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