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體系變革(一):行政擴張 vs. 公營萎縮

發布日期: 2025年10月20日

本篇為「公務體系10年變局」系列第一篇,探討行政機關與公營事業的人力消長趨勢。

核心發現:公務體系的結構性轉變

根據銓敘部103-113年公務人員統計資料,台灣公務體系在過去10年經歷了顯著的結構性變革。其中,行政機關的人力從233,951人增加至255,669人,增幅達到9.3%(+21,718人),而公營事業則從66,576人萎縮至58,666人,減幅為11.9%(-7,910人)。這些數據共同顯示了台灣公務體系正面臨行政權擴張公營體制萎縮的核心議題。

機關別人數趨勢

一、行政擴張 vs. 公營萎縮:政策轉向的雙面刃

1.1 行政機關的持續擴張

103-113年間,行政機關人力增長21,718人(+9.3%),成為公務體系唯一顯著成長的部門。這背後反映了幾個關鍵趨勢。首先,在政府職能擴張方面,長照政策的推動(如106年長照2.0啟動)、少子化對策下的托育政策擴充、數位轉型帶來的資訊與網路安全人力需求,以及國土安全的強化(如海巡、移民署擴編),都導致了人力的增加。其次,地方自治的深化也是主因之一,包括六都直轄市升格後的編制擴充,與區公所、戶政所服務能量的提升及社會福利業務的擴張。最後,專業分工的精緻化也體現在環保、文化、體育等專責單位的增設,以及法制、採購、人事等幕僚體系的強化上。

1.2 公營事業的結構性萎縮

與行政機關相反,公營事業機構人力從66,576人降至58,666人(-11.9%),是公務體系中唯一大幅萎縮的部門。此現象反映了民營化浪潮的持續影響,如中華電信、中鋼等國營事業的民營化政策及金融機構(如台灣銀行)的業務縮編,同時台電、中油等轉型為公司制也導致員工身分轉換。此外,經營效率的要求使得公營事業績效考核趨嚴,並擴大採取人事凍結、自然減員不補及業務外包的策略。更嚴重的是,資深員工退休潮與年輕世代因薪資待遇競爭力下降而不願進入,造成了世代交替的斷層。一個驚人的數據是:公營事業平均年齡從103年的48.11歲大幅下降至113年的44.63歲(-3.48歲),這並非年輕化的正面訊號,而是資深員工大量退離、年輕人補充不足所引發的結構性問題。

1.3 公立學校與衛生醫療的微幅成長

在此期間,公立學校(職員)人數從27,000人增至28,602人(+5.9%),這主要是在少子化導致學校數減少的背景下,因行政業務複雜化,以及雙語教育、實驗教育、特殊教育等人力需求而增長。而衛生醫療機構的人數則從20,289人微降至20,005人(-1.4%),此變動與健保總額制度下的人力管控及部分醫療院所的民營化或委外經營有關。


系列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年10月20日

公務體系10年變局(總覽):行政擴張、公營萎縮、高齡化與女性崛起

銓敘部103-113年統計全解析。本系列文章深入探討台灣公務體系10年來的四大結構性變革:行政機關人力增9.3%、公營事業減11.9%、50歲以上高齡層增至34.9%、女性占比達43.37%。

2025年10月20日

公務體系變革(三):女性崛起

本篇為「公務體系10年變局」系列第三篇。103-113年,女性公務員占比從41.11%提升至43.37%,人數增長10%,遠超男性的0.4%。數據揭示了教育提升與職業偏好轉變如何推動女性在公務體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