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公務體系10年變局」系列第二篇,探討公務體系高齡化的結構性問題與衝擊。
核心發現:公務體系的結構性轉變
根據銓敘部103-113年公務人員統計資料,台灣公務體系在過去10年經歷了顯著的結構性變革。其中,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50歲以上公務人員的占比從28.8%攀升至34.9%,增加了6.1個百分點,平均年齡也從43.37歲微增至43.81歲。這顯示了公務體系正面臨嚴峻的高齡化挑戰。

二、高齡化危機:50歲以上占比升至34.9%
2.1 年齡結構的警訊
公務人員年齡結構呈現顯著的倒金字塔化:
| 年齡層 | 103年占比 | 113年占比 | 變化 | |--------|----------|----------|------| | 18-34歲 | 22.9% | 18.6% | -4.3個百分點 | | 35-49歲 | 48.3% | 46.5% | -1.8個百分點 | | 50歲以上 | 28.8% | 34.9% | +6.1個百分點 |
從關鍵數據觀察,年輕世代(18-34歲)的占比下降了4.3個百分點,人數從79,265人降至67,518人,降幅達14.8%。與此同時,50歲以上的高齡層則從100,007人增至126,720人,增長了26.7%。一個值得注意的世代變遷是,103年時的30-39歲「青壯核心」(88,440人),到了113年已轉變為40-49歲的「中年主力」(82,453人)。
2.2 各機關的高齡化程度差異
根據平均年齡變化的分析,不同機關的高齡化程度存在顯著差異:
| 機關別 | 103年平均年齡 | 113年平均年齡 | 變化 | |--------|--------------|--------------|------| | 行政機關 | 41.96歲 | 42.99歲 | +1.03歲 | | 公營事業 | 48.11歲 | 44.63歲 | -3.48歲 | | 公立學校 | 44.37歲 | 47.96歲 | +3.59歲 | | 衛生醫療 | 42.71歲 | 45.81歲 | +3.10歲 |
從中可以深層解讀出,公立學校職員的高齡化問題最為嚴重,其平均年齡在10年內飆升3.59歲,這反映了少子化趨勢下學校整併與新進人力銳減的雙重衝擊。同樣地,衛生醫療機構也面臨快速老化的問題,平均年齡增加了3.10歲,顯示醫療公衛領域存在人力斷層的危機。而公營事業則呈現一個矛盾現象:其平均年齡下降了3.48歲,但這更像是一種「倖存者效應」,即大量資深員工退離後,年輕人補充不足,從而在統計上造成了年輕化的假象。
2.3 高齡化的衝擊
公務體系高齡化帶來了多重衝擊。首先是退休潮的壓力,預計未來5到10年將有超過12萬名公務員達到60至65歲的退休年齡,這意味著每年平均需要補充1.2萬至1.5萬名新血。其次,知識傳承出現斷層,資深公務員的退休將導致大量業務經驗流失,不僅使新進人員的訓練成本激增,也對政策的延續性構成挑戰。最後,人事成本持續攀升,高年資員工的薪俸較高,對退撫基金造成沉重負擔,並使年金改革的爭議持續不斷。
系列文章
- 上一篇:公務體系變革(一):行政擴張 vs. 公營萎縮
- 下一篇:公務體系變革(三):女性崛起
- 返回總覽:公務體系10年變局:系列總覽
相關文章
2025年10月20日
公務體系10年變局(總覽):行政擴張、公營萎縮、高齡化與女性崛起
銓敘部103-113年統計全解析。本系列文章深入探討台灣公務體系10年來的四大結構性變革:行政機關人力增9.3%、公營事業減11.9%、50歲以上高齡層增至34.9%、女性占比達43.37%。
2025年10月20日
公務體系變革(四):政策啟示與未來挑戰
本篇為「公務體系10年變局」系列第四篇。面對行政擴張、高齡化、世代斷層等挑戰,本文提出四大政策啟示:人力配置再平衡、建立世代傳承機制、深化性別平權、以及如何吸引與留住新世代人才。
2025年10月20日
身心障礙者公務人員困境(總覽):政策失靈與改革之路
10年減少7%,肢體障礙者銳減24%,簡任官僅2.1%...本系列深入解析台灣身心障礙公務員就業政策全面失靈的數據、原因與解方。從數據看見人權,從國際經驗尋找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