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職場專題總覽:從中小學到高教,職涯、數據與實務攻略
本系列彙整我們對「教育職場」的深度分析,涵蓋:中小學教職市場(數據與教甄、代理代課)、高等教育(大學關閉、博士出路、教職供需),以及即將補上的教育成長率分析。
本文為導讀型文章,幫你快速理解各篇重點、建議閱讀順序,並說明我們為了降低篇幅與提升可讀性所做的拆篇建議與連結策略。
一、為什麼要讀這個系列?
- 系列聚焦「教育職場供需變化」與「個人職涯抉擇」兩條主線:
- 數據面:104–113 學年度的師資、人數、學校退場等宏觀指標。
- 實務面:教甄、代理代課、博士生職涯與轉職策略。
- 適合對象:準備教檢或教甄的應屆生、在職代理教師、考慮讀博士/轉職的研究生與博士後、教育政策關注者。
二、建議閱讀順序(依讀者需求)
- 快速掌握全局(5–10 分鐘)
- 本篇《教育職場專題總覽》
- 若你關心「中小學教職」:
- 《國小 vs 國中:為什麼差了7,000個教職職缺?》(中小學教職市場分析)——閱讀後你會知道不同學段的市場 logique、教甄錄取率與代理代課的價值。
中小學市場:國小 vs 國中 教職差異(數據篇).
中小學職涯:教甄、代理代課與跨階段攻略(實務篇)
- 《國小 vs 國中:為什麼差了7,000個教職職缺?》(中小學教職市場分析)——閱讀後你會知道不同學段的市場 logique、教甄錄取率與代理代課的價值。
中小學市場:國小 vs 國中 教職差異(數據篇).
- 若你關心「大學與博士出路」:
- 《大專院校10年慘減18所!博士還值得讀嗎?》(高等教育就業趨勢)——深度數據、職涯路徑與成本分析。
- 深入閱讀或實務操作:
三、每篇要點速覽
《國小 vs 國中:為什麼差了7,000個職缺?》
- 重點:國中教師在 104→113 學年減少約 7,000 人,國小則小幅成長。
- 成因:少子化的時間差、國中分科導致裁員幅度大、超額教師與裁班效應。
- 實務建議:取得雙證(國小+國中)、以國小為務實上岸路線、代理代課作為短期跳板(建議停損點 2–3 年)。
《大專院校10年慘減18所!博士還值得讀嗎?》
- 重點:大專院校退場、教師流失、博士供過於求,博士教育的時間與金錢成本分析。
- 成因:少子化、廣設大學的供過於求、私校財務脆弱。
- 實務建議:讀博士之前評估動機(熱情 vs 經濟),設定停損點,並準備 Plan B(產業、研究機構、公職)。
大專院校10年慘減18所!博士還值得讀嗎?高教職涯完全解密
相關文章
2025年10月20日
高教寒冬來臨:大學生10年蒸發27萬人,退場潮加速!
104至113學年度,台灣高等教育學生數銳減26.8萬人(-20.3%),大學退場潮已是現在進行式。本文分析招生困境、教職市場萎縮,並為學生和博士生提供選校與職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