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74年史詩(總覽):從擴張到收縮的歷史與未來

發布日期: 2025年10月20日

前言:從104萬人到514萬人,再跌回343萬人

這是一個跨越74年、三個世代的教育故事。1950年(民國39學年),台灣剛擺脫戰爭創傷,學生總數為104萬人。到了2003年(民國92學年),學生總數達到514萬人的歷史最高峰。然而,至2024年(民國113學年),學生總數已跌至343萬人,較高峰減少了171萬人,降幅達33.3%。

台灣教育74年完整變遷

這74年間,台灣教育經歷了幾個關鍵時期: 戰後復興期(1950-1971)經濟起飛期(1971-1991)教改擴張期(1991-2003)開始衰退期(2003-2011),以及少子化海嘯(2011-2024)。本系列文章將帶您穿越74年時光,深度解析每個時期背後的政策、人口、經濟因素,以及對台灣社會的深遠影響。


系列文章導覽


結語:從歷史中前行

台灣教育74年,是一部台灣現代化的縮影。我們正站在歷史的轉折點上,過去的榮光已成過去式,當前的陣痛仍在持續,而未來的常態正在成形。

然而,這未必是壞事。規模縮小也意味著新的機會:師生比降低,小班教學成為可能;教育資源集中,品質提升空間大;升學壓力緩解,適性發展更可行;終身學習需求,教育多元化帶來新契機。歷史不會重演,但會押韻。74年前,台灣從戰後廢墟中建立了普及教育體系;74年後,我們能否從少子化危機中,創造出高品質、重適性、全齡化的教育新典範?答案取決於我們是否能從歷史中學習,及早調整,勇於改革。


延伸閱讀

相關文章

2025年10月20日

10年少63萬學生!台灣教育體系正在縮水

104至113學年度,台灣學生總數從461.6萬驟降至398.8萬,10年銳減63萬人(-13.6%)。本文深入分析少子化對各級教育的衝擊,從學校退場、教職市場萎縮到教育資源重分配,並提出因應策略。

2025年10月20日

台灣教育史(一):戰後復興期(1950-1971)

本篇為「台灣教育74年史詩」系列第一篇。探討1950-1971年間,台灣在戰後廢墟中如何透過六年國教與嬰兒潮,讓學生數從104萬暴增至403萬(+288%),為經濟奇蹟奠定人力基礎。

2025年10月20日

台灣教育史(二):經濟起飛期(1971-1991)

本篇為「台灣教育74年史詩」系列第二篇。1971-1991年,台灣經濟奇蹟帶動教育擴張,學生數從403萬增至509萬。九年國教全面實施,高教學生數暴增232%,技職教育為工業化提供大量人才,但也開啟了升學主義時代。